中國新聞網-上海新聞
上海分社正文
《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2022-2023)》在滬發(fā)布:預計全年GDP增速2.7%
2022年12月26日 16:35   來源:中新網上海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26日電(記者 許婧)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26日在滬發(fā)布《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2022-2023)》。

  報告主題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穩(wěn)定經濟社會大局,全力推動經濟復蘇”,分析了在嚴峻外部環(huán)境下,面對國內疫情持續(xù)多點散發(fā)和房地產市場走弱等因素沖擊,疊加三重壓力,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的情況及走勢,并就明年和未來一個時期經濟工作提出建議。

  項目組負責人田國強教授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2022-2023)》的特點和基本結論作了介紹。他從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穩(wěn)中求進的艱巨性、堅定不移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從三大維度出發(fā)推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落地等三方面展開了論述。他強調,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一定要圍繞中央的大政方針和經濟工作部署展開。

  他表示,2022年在復雜外部環(huán)境和國內疫情持續(xù)多點散發(fā)等因素沖擊下,中國經濟三重壓力和經濟復蘇困難依然較大,預計全年GDP增速2.7%,主要特征包括消費受疫情沖擊影響顯著、投資增速回落、進出口增速持續(xù)下降、勞動力市場承受重大壓力、CPI增速總體穩(wěn)定、金融市場整體平穩(wěn)運行、外匯儲備規(guī)模總體穩(wěn)定。

  他強調,當前中國經濟面對依然較大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要頂住下行趨勢、全力推動經濟復蘇,其根本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不動搖,這特別是穩(wěn)預期、增信心的關鍵。與此同時,短期內也要用好宏觀經濟政策工具箱,突出做好穩(wěn)增長、穩(wěn)就業(yè)、穩(wěn)物價工作。

  關于如何推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落地,田國強教授建議,首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求深化制度性改革、激發(fā)市場主體活力。其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求擴大制度型開放、打造新的競爭優(yōu)勢,和平地融入到全球體系,成為其他國家信任和支持的世界強國。再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求構建共享型社會、循序推進共同富裕。他認為,盡管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至關重要性已得到充分認識,但許多人沒有充分認識到社會發(fā)揮輔助作用的同等至關重要性。逐利的市場使人自私和物質化,從而需要人類社會的信仰、規(guī)范與秩序、社會捐贈等公共文化來平衡個體的自私和物質化,以及幫助他人。

  隨后,項目組首席專家黃曉東教授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2022-2023)》進行了詳細解讀,探討風險評估、政策模擬及其治理。黃曉東教授介紹了報告及課題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如短中長期分析相結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深度的歷史視角與廣袤的橫向比較相結合,既借鑒國際一般經驗,也針對中國具體國情有的放矢;既考慮到轉型過程中制度性,結構性因素的制約,以及它們在改革向縱深推進過程中的演變,也關注到趨勢性和周期性因素的交互疊加和相互作用等,在基于量化準結構性模型的運算檢驗的同時,結合嚴謹的邏輯判斷。他提出,分析與預測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要明確哪些變量對中國經濟來講是外生的,哪些是內生的,在考量中國同美國、歐洲、日本、俄羅斯、東盟、一帶一路周邊國家以及世界上其它國家經濟變量之間的交互關系,包括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因素的同時,研究涉及中國內部的家庭、企業(yè)及金融系統(tǒng)的一般變量與政策變量之間的關系。

  黃曉東教授表示,課題組充分重視對各種風險的防范,對不同情景下的經濟走勢、短期政策應對和中長期治理,基于預測模型(IAR-CMM)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擬結果,課題組測算,在基準情景下,預測2023年全年實際GDP增速為5.4%,CPI增長2.3%,PPI降低1.3%,GDP平減指數增長0.9%,消費增長6.5%,投資增長5.0%,出口增長-6.1%,進口增長4.2%,人民幣兌美元匯率(CNY/USD)近期或將在7附近寬幅雙向波動�?紤]到消費受疫情沖擊影響顯著,投資增速回落,進出口增速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失業(yè)率波動變化較大,PPI同比增速持續(xù)下降,民營房地產企業(yè)違約風險持續(xù)上升,銀行風險溢出水平整體高位徘徊,氣候變化跡象逐漸顯現等因素,課題組作出“監(jiān)管放松促進企業(yè)恢復活力,企業(yè)融資和銷售經營狀況好轉”“放開二次抵押限制,住房資產得以被盤活”“中美貿易摩擦有所緩和,國內生產隨著疫情管控政策的取消而得以恢復,外部需求也隨著美國、歐洲經濟的好轉而得到提升”“疫情實現較快過渡,疊加政策效應”“銀行系統(tǒng)脆弱性再次惡化,城市和農村商業(yè)銀行在遭受系統(tǒng)性沖擊,信用利差大幅上升、銀行的信貸供給能力下降,拖累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和國內投資”“疫情防控政策放松后,不確定性不降反升”“疫情反復,疊加極端氣候和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等7種情景分析,并就各種假設情景探討了政策力度的選擇。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許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常年法律顧問:上海金茂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