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25日電(李秋瑩 周孫榆)“三九補一冬,來年少病痛�!�隨著氣溫下降,不少市民也開始到相關醫(yī)院、門診為自己開上一副膏方進行冬季進補。近日,記者走訪上海群力草藥店,了解相關情況。
補膏是中藥行業(yè)的傳統(tǒng)特色,“冬令進補,來春打虎”之說廣泛流傳于民間。冬令進補大多采用膏滋藥,即所稱的“膏方”。第一味膏方,可溯至漢代名醫(yī)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中所提及的“豬膏發(fā)煎”。
“我在幾年前聽朋友的介紹開始吃膏方調理身體,吃了以后效果很好,今年準備繼續(xù)�!笔忻衽嵯壬嬖V記者,自己特地從浦東新區(qū)坐車來,準備為母親也開上一副膏方,“我母親八十幾歲,每年冬天也吃膏方調養(yǎng)身體。”
上海群力草藥店門診部醫(yī)生金慕黎介紹,膏方適宜包括慢性病患者、亞健康者、老年人、體質較弱的婦女兒童、疾病康復期患者等人群。
“根據中醫(yī)的四季養(yǎng)生理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是藏的季節(jié),人體需要在這個時間段積攢營養(yǎng),為第二年的生長儲備能量。就像樹木在冬天落葉,但樹根在積攢營養(yǎng)一樣,人體也需要在冬天積攢營養(yǎng)。因此,冬季是食用膏方的最佳時機,可以幫助人體補充營養(yǎng),增強體質。”上海群力草藥店門診部醫(yī)生張軼群告訴記者。
來開方的市民告訴記者,選擇膏方更重要還有熬煮方法,例如群力草藥店的膏方就是和上海老字號蔡同德堂藥號合作,由群力草藥店的醫(yī)生開方,交由蔡同德堂藥號進行熬煮。據悉,蔡同德堂藥號堅持傳統(tǒng)的紫銅鍋手工煎熬膏方,采用道地藥材武火三次熬,文火收成膏。做到“浸泡不減時,煎煮不馬虎,濃縮去泡沫,收膏滴珠狀”。對名貴藥材必須有雙人下料,另開小灶單獨煎,并首創(chuàng)將煎煮名貴藥材后的藥渣交還給消費者本人。
“一勺膏滋,十碗湯藥。”一人份的膏方,從藥材浸泡到熬制封裝,需約一天時間,其中需要煎膏師傅一直盯鍋操作的熬制步驟,至少耗費8個小時。上海市煎膏非遺傳承人樊杰介紹,群力草藥店相較于一般膏方而言,草藥成分更多,“草方的特點在于它不像其他膏方那樣厚重,而是煎出來的藥質比較清輕,沒有那種厚重的口感。同時,草方的成本相對較低,更經濟實惠,適合需要恢復身體或改善亞健康狀態(tài)的人群。”
隨著冬季進補觀念的深入人心,上海不少年輕人也開始積極參與到這一傳統(tǒng)養(yǎng)生習俗中來。張軼群表示,近些年,來開方的人群中年輕人所占的比例逐漸增加,“年輕人在食用膏方時更加有主見和想法,他們通常會對膏方有一定的了解,并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和調理目標有明確的認知。他們往往會主動告訴醫(yī)生自己的身體狀況和訴求,使得醫(yī)生能夠更有針對性地為他們開具膏方。此外,年輕人還更加注重膏方的口感和便攜性,他們更傾向于選擇口感好、方便攜帶的膏方產品。”
金慕黎醫(yī)生提醒道,服用膏方期間,一般要忌濃茶、咖啡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因為這些東西可能會對膏方產生一定的反作用。“還有一些含有人參類的膏方,服用期間不要吃蘿卜,因為蘿卜可能會減輕膏方的療效。”(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周孫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