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上海新聞3月15日電(記者 繆璐)在當代藝術的廣闊舞臺上,“今天不說話”無疑是一個獨特而引人深思的項目。自2014年由知名藝術家楊燁炘發(fā)起以來,這一行為藝術項目不僅跨越了時間的長河,更在社會的各個層面引發(fā)了廣泛的共鳴和討論。
11年后的今天,《今天不說話》藝術展在上海M50藝術園區(qū)舉辦,當我們再次回顧藝術家楊燁炘的代表作《今天不說話》時,這一系列作品依然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深刻的社會意義,震撼著每一位觀眾的心靈。
“今天不說話”的起點是公益,它最初是為壹基金創(chuàng)意并發(fā)起,旨在通過沉默的方式呼吁公眾關注自閉癥群體。在2014年4月2日世界自閉癥日當天,超過160萬中國人加入了這一運動。這一數(shù)字背后,是無數(shù)顆被觸動的心,以及對自閉癥群體深深的關懷和支持。

然而,“今天不說話”的魅力遠不止于此。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項目逐漸跳出了公益的范疇,開始在更廣泛的社會議題中發(fā)揮作用。楊燁炘用“今天不說話”影響了上海雙年展,邀請了100多位藝術青年參與,以沉默的方式批評當代藝術越來越脫離社會,成為少數(shù)人的自閉癥藝術。這一行為不僅引發(fā)了藝術界的深思,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藝術與社會的關系。
此外,“今天不說話”還成為了楊燁炘個人藝術探索的重要載體。他通過這一項目,不斷挑戰(zhàn)和突破傳統(tǒng)的藝術表達方式,將沉默轉化為一種強有力的藝術語言。無論是走訪即將拆遷的書報亭,邀請書報亭主人以沉默告別那個輝煌的時代,還是在東華大學上演“行為演講”,近二小時一言不發(fā)卻贏得了學生們的熱烈掌聲,楊燁炘都以其獨特的藝術視角和深刻的社會洞察力,賦予了“今天不說話”更為豐富的內涵和意義。
此次展覽,藝術家楊燁炘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行為藝術、裝置藝術、影像藝術、油畫等,將“不說話”這一主題呈現(xiàn)得淋漓盡致。特別創(chuàng)作的二件新作品更是震撼人心,《今天不說話》系列七是一組裝置藝術,楊燁炘用數(shù)千個不說話口罩,拼成三顆懸浮的“沉默星球”,放置在口罩廢墟之中。當口罩從“為他人沉默”的共情工具,異化為“自我消音”的生存常態(tài),裝置以星球引力般的沉重質感,質問現(xiàn)代社會:當個體的聲音不斷坍縮成靜默的星體,我們是否仍在共享同一片精神宇宙?《今天不說話》系列八則是一件行為藝術,楊燁炘以極度自閉的方式,將自己包裹在一個巨大的不說話口罩里面,在城市中建設起一尊又一尊沉默雕像。
在這個信息爆炸、噪音充斥的時代,楊燁炘選擇以靜默作為藝術的表達方式,無疑是一種大膽而創(chuàng)新的嘗試。他通過“不說話”這一行為,挑戰(zhàn)了我們對藝術、對社會、乃至對自我認知的傳統(tǒng)界限。靜默,在這里成為了一種強有力的語言,它讓我們在沉默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如今,“今天不說話”已經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參與式行為藝術項目之一。它不僅讓我們看到了藝術的力量,更讓我們相信,通過沉默和關懷,我們可以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和諧、包容的社會。我們相信,《今天不說話》將繼續(xù)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社會意義,影響著更多的人,成為當代藝術史上不可磨滅的一筆。
據悉,楊燁炘《今天不說話》藝術展將展覽至6月1日,免費向公眾開放。(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繆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