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8月24日電(湯彥俊)8月24日是食管癌患者關愛日,默沙東中國與上海教育電視臺攜手,在上海舉辦了一場“共續(xù)好食光”食管健康科普市集。市集以疾病科普和健康倡導為主題,旨在通過豐富、有趣、親民的科普內容,讓更多大眾了解食管癌的誘因、預防和篩查方式,并提倡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一起在這個夏日 “共續(xù)好食光”。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放射治療中心副主任樊旼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胸外科食管亞�?浦魅我〗淌�、上海教育電視臺節(jié)目中心副主任、上海健康頻道主理人周荃女士和默沙東中國醫(yī)學事務部負責人鄭以漫博士等嘉賓出席了市集的啟動儀式。

“共續(xù)好食光”食管健康科普市集免費向廣大市民朋友開放,為向公眾傳遞更專業(yè)的科普知識,市集聯動默沙東線上消化健康科普平臺“追光守護社區(qū)”,設置了“追光書院”、“追光餐廳”、“追光心理室”三大線下版塊,涵蓋食管癌高危因素介紹、健康飲食倡導等豐富內容。此外,各大版塊均設有多種互動游戲,觀眾們可以在輕松的體驗中收獲食管健康知識。
在中國,民以食為天,人們對美食的追求與熱愛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和獨特的文化符號。然而,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也可能會造成健康隱患。以食管癌為例,燙食、飲酒等諸多不良飲食習慣,都是增加這種癌癥風險的因素之一。據最新數據顯示,食管癌在我國消化道癌癥死因中排名第三,且每年新發(fā)病例和死亡病例均約占到世界總數的一半。

“食管癌的高發(fā)因素涉及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環(huán)境因素等多個方面。改變不良習慣、定期做好檢查,是遠離食管癌的重要手段之一�!睆偷┐髮W附屬腫瘤醫(yī)院放射治療中心副主任樊旼教授在啟動會提到,“對于普通大眾,我們希望提醒其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如戒煙限酒、少吃燙食、腌制食物等,同時也要注意加強身體鍛煉,提升個人身體素質。另一方面,一旦發(fā)現吞咽困難、胸骨后疼痛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尤其是高危人群應通過定期檢查,盡可能發(fā)現早期食管癌病變,從而獲得更及時的治療。”

“盡管食管癌在中國高發(fā),但近年來不斷涌現的創(chuàng)新療法,已經為食管癌患者帶來了更多生存希望。”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胸外科食管亞�?浦魅我〗淌谔嵝汛蠹�,“我希望食管癌患者能夠以科學的態(tài)度面對疾病,以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規(guī)范治療和康復護理。同時,我也呼吁患者家庭和社會各界能夠給予患者更多關愛、理解和幫助,尤其在患者康復階段的心理疏導、飲食護理等各方面提供更多支持,讓越來越多的患者可以回歸生活‘共續(xù)好食光’。”
面對嚴峻的食管癌防治挑戰(zhàn),迫切需要社會多方共同凝聚力量,提高大眾食管癌預防意識,同時解決廣大中國食管癌患者的未盡之需。而此次“共續(xù)好食光”食管健康科普市集正是默沙東中國和上海教育電視臺的一次創(chuàng)新合作,體現了雙方對助力中國食管癌防治工作邁向新篇章的決心。
“希望此次市集的成功舉辦,能讓更多食管癌相關的疾病科普知識走近市民朋友的生活”,上海教育電視臺節(jié)目中心副主任周荃表示:“作為全民健康科普的領航者,我們力求通過與各大醫(yī)療機構、權威專家、愛心企業(yè)等社會各界力量的攜手合作,聚焦健康痛點,共創(chuàng)集市互動、演講、脫口秀、創(chuàng)意小品、趣味短視頻等多元化的健康科普形式,將復雜的醫(yī)學知識轉化為貼近民生的健康小貼士,落實老百姓的健康獲得感,提高大眾疾病防治意識,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今天是食管癌患者關愛日,我們希望能借此機會通過線下科普市集,呼吁大眾科學飲食,遠離高危因素,減少食管癌的發(fā)生。” 默沙東中國醫(yī)學事務部負責人鄭以漫博士在啟動會上表示,“正如‘健康中國2030’中所提到的,‘預防為主、關口前移’是癌癥防治工作的重要戰(zhàn)略。作為腫瘤領域的領導者,默沙東始終懷揣著責任感與緊迫感,持續(xù)聚焦中國食管癌在內的癌癥防治需求。今年7月,默沙東搭建了‘耀熠生輝’健康科普平臺,為大眾提供獲得專業(yè)、全面的腫瘤防治知識的窗口。未來,我們也將繼續(xù)與社會各方協作,把更多的創(chuàng)新治療帶給中國患者,并持續(xù)開展高質量的大眾疾病科普活動,為開創(chuàng)‘讓癌癥有所醫(yī),可能治愈’的時代,不遺余力�!�(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湯彥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