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wǎng)-上海新聞
上海分社正文
再現(xiàn)“瓷中皇后”華貴風采 宮廷琺瑯彩傳承人復燒館藏國寶
2023年09月09日 20:20   來源:中新網(wǎng)上海  

  中新網(wǎng)上海新聞9月9日電(任新月)9月8日,《“琺瑯輝彩——宮廷琺瑯彩傳承人王輝作品展暨冰瓷琺瑯彩藝術研討會”》在上海中心琺瑯廳正式開展。宮廷琺瑯彩傳承人王輝耗費多年心血,復燒了多件館藏級別的琺瑯彩文物,并在原有的技藝上守正創(chuàng)新,推出了獨家的冰瓷琺瑯彩。

  琺瑯彩瓷的燒造起始于康熙晚期,而以雍正、乾隆兩朝為最盛,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月“琺瑯處無活”為止。清代宮廷琺瑯彩瓷是受皇帝直接影響而創(chuàng)燒的清宮御用瓷器,堪稱瓷中極品,然而琺瑯彩瓷燒成難度較大,尤其是在彩料配制、繪畫技巧、燒成溫度等方面皆不易掌握,且造價高昂,費工費時,因而制作數(shù)量有限,并在乾隆朝后成為絕響。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陳麗華在特別提到王輝大師復燒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兩件琺瑯彩瓷:一件是清雍正琺瑯彩瓷黃地芝蘭壽石碗,此碗造型優(yōu)美,繪畫精細,堪稱詩、書、畫、印俱佳的精品,為雍正早期作品,這一時期雖沿襲康熙時在色地上繪花卉的做法,但逐步加繪雀鳥,而后新增各種不同的山石花鳥題材,更配以詩句、印章。后期逐漸脫離銅胎畫琺瑯的影響,發(fā)展成集詩、書、畫、印于一體的白地琺瑯彩瓷,形成雍正朝獨特的儒雅風格;一件是清乾隆琺瑯彩瓷花卉紋小瓶,此瓶造型端莊秀美、小巧精致,在似絹般的釉面上作畫,設色淡雅,構圖簡潔清新,畫面布局承中國繪畫融詩、書、畫、印為一體的傳統(tǒng),頗具藝術感染力,有雍正琺瑯彩之遺風,目前作為故宮館藏琺瑯彩瓷的代表在香港故宮博物館展覽展出。

  據(jù)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馬英民介紹,目前世界上存世的清代宮廷琺瑯彩瓷器約400件左右,其中300件左右為原藏貯于北京紫禁城內(nèi)乾清宮端凝殿北小庫內(nèi),乾隆三年九月開始對這批琺瑯彩瓷器配制楠木匣,定級書寫名稱于匣蓋上貯藏保管。此后歷朝皇帝鮮有動用。這300余件瓷器隨古物南遷,輾轉至臺灣,F(xiàn)琺瑯彩瓷器大部分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僅收藏約數(shù)十件,這些為數(shù)不多的琺瑯彩瓷器因散陳于各殿,沒有跟隨文物南遷遂得以保留。其它僅少量收藏于上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等。景德鎮(zhèn)素有“十件粉彩不如一件斗彩,十件斗彩不如一件琺瑯彩”之說,由此足見琺瑯彩之珍貴與特殊。

  王輝大師不僅在作品的創(chuàng)意上不斷開拓,更為重要的是他還創(chuàng)造了冰瓷琺瑯彩這一全新品類。在“冰瓷琺瑯彩藝術研討會”上,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陳麗華、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馬英民、首都博物館原副館長鄧丁三、中國陶瓷博物館副館長徐桃生對王輝大師的冰瓷琺瑯彩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肯定。(完)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nèi)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常年法律顧問:上海金茂律師事務所